上世纪60年代Jennings和Ames分别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以来,在之后的几十年里,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在脑卒中、冠心病、休克及血管外科等各个领域展开。现在,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已经阐述的比较清楚,这方面的文献也汗牛充栋。但在这么多的文献中,在活体动物上真实动态地展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研究却不多。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晶岩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果,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真实动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,并进行准确量化,让我们对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和机制有了切实的体会,为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方法。
◆ ◆ ◆ ◆ ◆
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物直接损伤血管,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血管内皮粘附分子、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,引起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。粘附在血管内皮的白细胞进一步释放过氧化物和蛋白酶,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基底膜,引起血浆白蛋白的外漏。韩晶岩教授团队可以将这个过程中过氧化物的产生、白细胞粘附、肥大细胞脱颗粒、微血管损伤等关键环节直观展示,并进行准确量化。在脑、肠系膜、肝脏、肺脏、心脏等各个器官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,并进行了复方丹参滴丸等多种药物的试验,证明了这些药物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。
白细胞粘附环节
微血管损伤环节
目前,该技术已经由吉安得尔团队进行了成熟的商业化工作,并已经帮助了十几个相关研究单位获取了令人信服的数据。如果您也在从事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研究,一定不要错过。其看得见的效果将会使您的研究成果说服力大大增强。
www.gene-and-i.comgene_and_i@188.com400-651-1702